首页  新闻动态  文化知识  网络文摘  生活时尚  娱乐休闲  健康频道  外语学习  软件教学  程序设计  独山图片  书店官网

常见植物查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植物名称:

 

验方 地桂
内容 种中文名:地桂种拉丁名:Chamaedaphne calyculata (Linn.) Moench种别名:湿原踯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甸杜(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内蒙古植物志)国内分布:产吉林、辽宁、内蒙古。生于针叶(如落叶松等)林下及水藓沼泽中,常成为林下优势种。国外分布:分布于北美、北欧、中欧、苏联和日本北部,为环北极分布种,北可达欧洲东北部、纽芬 兰至闪拉斯加。命名来源:[Edinb.New Phil.Journ. 17: 158. 1834]中国植物志:57(3):043属中文名:地桂属属拉丁名:Chamaedaphne亚科中文名:綟木亚科亚科拉丁名:ANDROMEDEDOIDEAE(Drude)E.Busch科中文名:杜鹃花科科拉丁名:Ericaceae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门拉丁名:ANGIOSPERMAE形态特征:常绿直立灌木,高0.3--1.5米;小枝黄褐色,密生小鳞片和短柔毛。叶近革质,长椭圆 形或长圆状倒扯针形,长3—4厘米,宽1--1.2(--1.5)厘米,顶端钝,有微尖头,基部楔形 或钝圆,全缘,或有不明显的小齿,两面均有鳞片,背面鳞片尤多;叶柄短。总状花序顶生, 长达12匣米,总轴上的叶状苞片长圆形,长6—12毫米,花生于叶状苞片的腋内,稍下垂, 偏向一侧,有2个小苞片紧贴于花萼;花梗短,密生短柔毛;萼片披针形,锐尖,背面有淡褐 色柔毛和鳞片,花冠坛状,白色,长5—6毫米,裂片微反卷;雄蕊着生于花盘上,花丝基部 膨大,花药较长,顶孔开裂;子房与花冠等长。蒴果扁球形,直径约4毫米;种子多数,细小, 无翅,在室中排成2列。 花期6月,果期9月。产地分布:产吉林、辽宁、内蒙古。生于针叶(如落叶松等)林下及水藓沼泽中,常成为林下优势种。分布于北美、北欧、中欧、苏联和日本北部,为环北极分布种,北可达欧洲东北部、纽芬 兰至闪拉斯加。参考文献:Chamaedaphne calyculata(Linn.)Moench,Meth.457,1794;E Busch in Kom.Fl.URSS.18:76.19 52;东北木本植物图志446. 图版141:350. 1 958;中同 高等植物图鉴3:1 80. 图4314. 1 974;Ohwi, Fl. Jap. 1037.1 978;内蒙古植物志 S:16.图版6:2—5.1980.--Andromeda lyculata Linn,Sp.Pl.394.1 753,—— Cassandra calyculata(Linn.)D.Don in Edinb.New Phil.Journ.17:158.1834本属概述:Moench,Meth.457.1794.--Cassandra D.Don in Edinb.New Phil,Journ.17:158,1834.常绿矮小直立灌木。叶互生,背面密被鳞片;花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每花基部的苞 片呈叶状;2小苞片紧伏于萼背;萼5深裂,宿存;花冠坛状,短5裂,裂片微反卷;雄蕊10 枚,内藏,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花盘具10枚圆齿;子房上位,球形,5室,花柱柱状,胚 珠多数。蒴果扁球形,5裂,室背开裂,果皮开裂成2层,内壁分为10瓣;种子小,无翅。 1种,产北温带。我国东北部亦产。 本属模式种:地桂Chamaedaphne calyculata(Linn.)Mocnch亚科概述:E.Busch in Kom.F1,URSS 18:66. 1952.--Andromedeae Drude inEngler u.Prantl,Nat.Pflanzenfam.4(1):40.1897,pro trib. 通常为常绿灌木,植株大多无毛,稀有鳞片或腺毛;花通常5数;花萼与子房分离,花受精后花萼大小几无变化;花冠坛状或钟状,花后脱落;花药顶孔裂或缝裂,背部有芒或钝形无芒;蒴果室背开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种子有翅或无翅。 约含16属,主产美洲,大多数产暖温带,少数种类产欧洲和北西伯利亚,亚洲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南至东南亚巽他群岛,1属产非洲,限于马达加斯加。我国有7属:岩须属、吊钟花属、木藜芦属、马醉木属、珍珠花属、金叶子属及地桂属。本科概述:木本植物,灌木或乔木,体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绿,少有半常绿或落叶;有具芽鳞的冬芽(主产非洲的欧石南亚科除外)。叶革质,少有纸质,互生,极少假轮生,稀交互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鳞片,或无覆被物;不具托叶。花单生或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辐射对称或略两状或高脚碟状,稀离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为花冠顶部通常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或顶部具伸长的管,顶孔开裂,稀纵裂;除吊钟花属Enkianthus为单分体外,花粉粒为四分体;花盘盘状,具厚圆齿;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数,稀1枚;花柱和柱头单一。蒴果或浆果,少有浆果状蒴果;种子小,粒状或锯屑状,无翅或狭翅,或两端具伸长的尾状附属物;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染色体基数X=(8--)12或13(--23)。约103属3350种(D.J.Mabberley,1996.The Plant-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区外,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及北半球亚寒带,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分布于热带高山,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15属,约757种,分布全国各地,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这里也是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树萝卜属Agapetes的多样化中心,且极富特有类群。此前曾记载国产属还有伏地杜鹃属Chiogenes[见《中国植物志》57(3)]、云间杜娟属Therorhodion(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扁枝越桔属Hugeria(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这3个属名在本志及日后出版的《Flora 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订:Chiogenes=Gaultheria,国产的1种恢复其本来名称:Gaultheria suborbicularis 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 subgen,Therorhodion(Maxim.) Drude;Hugeria=Vaccinium。本科的许多属、种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已为世界各地广为利用,我国常见的有杜鹃花属、吊钟花属、树萝卜属的种类。杜鹃花属的木材是优良的工艺用材。产我国北方的一些越桔属植物的浆果,有极好的食用价值。此外从本科植物中提出过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酚类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白珠树属中提取冬绿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于医药工业和日用品工业。但已知杜鹃花属、马醉木属、金叶子属的一些种,其叶、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强的成分为四环二萜毒素、梫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时必须注意去毒问题。本科植物是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等,它们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本科不同属、种的植物。杜鹃花科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O.Drude (1889.in Engler;s 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个亚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为本科的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Benth.et 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于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特征,将越桔这一类从杜鹃花科独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纪以来也有众多学者以各个学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统,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如H.F.Copeland (1944)、H.T.Cox(1948)、L.Watson (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 系统仍被传统地应用。本志亦采纳了O.Drude的概念,并认同E.Busch(1952.in Fl.URSS.Vol.18)所作等级上的更动。


本数据库共收录植物3651种。






版权所有:独山在线 copyright ©2007-2025 www.dush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宣传独山,若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我们联系,经查实将及时改正!
email:webmaster#dushan.net  独山在线  贵公网安备 52272602002010号 工信部备案:黔ICP备070012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