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文化知识  网络文摘  生活时尚  娱乐休闲  健康频道  外语学习  软件教学  程序设计  独山图片  书店网站 
  健康频道 > 心理健康 > 正文
 

“得做”向“想做”转变,自制力突破上限?

来源:互联网 [2014-01-19]   浏览次数:413
    在学习时无法专心,在工作时总想偷懒,像这种缺乏自制能力的事恐怕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面临的苦恼。然而近日,多伦多大学的副教授迈克尔·因兹利奇(Michael Inzlicht)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自制能力并不是一种有限资源。研究结果前天发表在《认知科学趋势》上。

    自制能力是一种使人能够控制情感和想法、适时地改变行为的心理过程。传统的心理学观点用资源模型(Resource Model)来解释自制力,认为这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克制某些行为消耗着这种有限的资源,一旦自制力耗尽,人们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观点在心理学和人类神经学的很多分支研究中应用广泛,因为在以往的实验结论中,有限的资源限制了自制力,例如人体的能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会加快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然而,“领域内的很多人都对这种资源模型有所疑惑。” 因兹利奇说。以往的实验并未直接观察到“自制力资源”的减少过程,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提高自控动机、改变对自身活力状况的感知甚至相信“自制力是无限的”就能缓解自制力减弱的情况。最后,从演化角度分析,资源模型似乎也于理不合。

    因兹利奇认为,人们在感到疲劳时之所以很难维持自制力,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因为他们不想控制:至少在某些情况下,与“得做”的事情相比,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因兹利奇告诉果壳网:“总的来讲,‘得做’的事大多是来自于外部要求的,例如为了取悦配偶才去注意健康饮食;而‘想做’的事大多出于个人兴趣,例如因为健康食品好吃就去吃。”

    因兹利奇整合了多项相关研究和理论,提出了新的自制力模型——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这个模型包含基层(Ultimate)、中层(Intermediate)和近层(Proximate)三个层次。因兹利奇向果壳网介绍:“这三个层次着眼于不同方面,但同等重要。基层从演化适应度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人的动力会随时间变化;中层阐述这种演化而来的功能如何转变为争取劳逸平衡的具体感受;而近层则解释了疲劳是如何影响认知和情绪的。”


过程模式的示意图。天平两侧从上至下分别三个层次:基层(探索/开发);中层(休闲/工作);近层(想做/得做)。图片来源:Michael Inzlicht,Brandon J. Schmeichel,C. Neil Macrae. (2014)TICS
    

    过程模型中的基层包含了人们对开发(Exploitation)和探索 (Exploration)两方面的权衡。这其中开发是指针对现有资源的价值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新环境、新机会进行探索——这就好比动物要选择是继续在原地捕猎猎物,还是到其他区域另行调查。到中层,对开发和探索的抉择转变为对有奖励的劳动(Labour)和有受益的休闲(Leisure)的权衡。尽管人们在工作时能获取不同的奖励,比如说金钱、课程学分等等,但随着疲劳的积累,人们所期待的奖励也会越多——当奖励无法满足期待时,人们便会倾向更安逸的休闲。表现到近层,这种权衡便进一步转变为“得做”和“想做”间的取舍。“得做”的目标往往是出于职责或是要求,而“想做”的目标则是出于个人的喜好。


待完成的任务从“不得不做”向“想要做”转变的动态过程。这种转变包括动机、注意力以及情绪三个方面的变化。图片来源:Michael Inzlicht,Brandon J. Schmeichel,C. Neil Macrae. (2014)TICS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员工休假便是一个例子:“理论上,适当休闲能增加工作动力,所以休息和放假其实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 因兹利奇说:“但这种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他补充,自制力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针对精神疲劳对情绪和认知影响的基础研究亟待开展。

>>上篇:已经没有了
>>下篇:揭秘最易致癌的七种食物搭配
 
 
版权所有:独山在线 copyright ©2007-2025 www.dush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链接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站旨在传递有益信息和社会正能量,宣传独山,若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我们联系,经查实将及时删除!
工信部备案:黔ICP备070012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