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文化知识  网络文摘  生活时尚  娱乐休闲  健康频道  外语学习  软件教学  程序设计  独山图片  书店网站 
  健康频道 > 健康常识 > 正文
 

身体不适六成人先上网查 网上悖论太多

来源:- [2010-05-21]   浏览次数:383
  网络日益发达,身体出现不适,很多人第一时间冲上网络,“看看网上怎么说”。

  而医药类虚假网站、虚假医生、虚假药品更是让人是非难辨。对医生来说,面对这样的“电子病人”,如果说的和网上“不符”,还可能会遭受患者的“质疑”,影响医患关系。

  ■ 网络调查

  身体不适6成人先上网查

  上周,《新京报·健康公社》联合搜狐健康频道推出“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千人中,超过60%的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查查看咋回事”,网络对人们的习惯已产生较大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示会相信医生。

  ■ 记者体验

  脚气咨询 对比网上与现实

  记者选择了一家网络互动问答平台,完成注册后,记者将一位读者的提问放在网站上。经过3天时间,共有8位网友回帖,以下四条较有代表性(回答为原文,对于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及错别字没进行修改):

  Q:我患有严重的脚气。现在脚气没好还传染到了手上,大拇指奇痒无比,反复长了很多小水泡。请问该怎么治疗?

  心得分享

  网友回帖:用盐酸特比柰酚乳膏抹了试试,我给丈夫买的那个,还挺管用,15.8元一支。

  专家点评:这属于病友之间的心得分享,虽然出于好意,但光靠经验回答问题显得并不严谨。而且不同患者即便是病症相似也不能笼统地采用同一种疗法,况且提问者和回答者对于同一个症状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

  推销产品

  网友回帖:要具体看是什么类型的,你也可以去淘宝上搜索某某卖家的产品,厦门的,他家的手足护理系列,效果很不错的!

  专家点评:这类答案属于带有盈利目的的回答,对提问者的病情不管不问,只是推销产品。而咨询无门的患者很容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解这些产品,其结果可能是病情没有好转还受到金钱上的损失。

  复制粘贴

  网友回帖:日常生活注意:1、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2、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的球鞋,最好两双鞋换着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3……

  专家点评:这些基本都是从其他网站复制过来的,往往言不对题。在网络互动问答平台上,这样纯粹为了赢取积分而回答的情况较多。

  开具“处方”

  网友回帖:你这是手足藓,手藓往往都是脚气传染的。建议你外抹抗真菌的药。必亮、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或是必伏联苯苄唑凝胶。外抹的药膏要坚持1-2个月,会治疗根本的。特别痒的话可以口服抗组胺的药,如迪皿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专家点评:这类答案有些相关方面的医疗常识,回答时语气肯定,咨询者往往会采纳这种“处方式”答案。其实详细并不代表准确,有一定的医疗常识也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这样的回答迷惑性更大,更加不负责任,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 专家回答

  手上水疱未必就是脚气传染

  同仁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刘文斌指出,虽然这位读者之前患有足癣(即脚气),但还不能判断手上的水疱就一定是由脚气传染的。因为也有可能是手上起了湿疹、汗疱疹等其他皮肤病。且这些皮肤病的治疗方向可能完全相反,如湿疹一般用激素类药物,手癣则用抗真菌药物,如果手癣患者用了激素类药物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发现病症时,应到医院明确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网上咨询时患者对病症的描述和关注点是不专业的,尤其是医生需要的一些疾病的诊断要点,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或描述不正确。如有的患者说长了一身小水疱,结果大夫一看全是小丘疹。因此大夫不可能通过患者提供的错误信息得出正确的诊断。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观察和一些辅助检查才能确定究竟是哪种疾病,应如何治疗。

  建议:如在网上咨询皮肤病,要提供如下信息:皮损性质,如丘疹(疙瘩)、水疱、脓疱、红斑等;皮损大小、数目、多少、分布、质地软硬;压是否退色、皮损存在时间、病情变化。最好提供照片。

  ■ 多方会诊

  健康信息多为“整合”

  ●张小姐,某网站健康频道编辑

  网上发布内容和报纸发稿不同,像报纸会强调专家、事情背景等,我们不但不强调,还会有意弱化,很多健康方面的小知识小窍门都是转载或整合而来。对于众多网友的提问,作为网站编辑,很难一一向专家咨询。很多情况下,编辑都是凭借自己平时的经验,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网上“健康悖论”太多

  ●洪昭光,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卫生部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副主任

  目前网上“健康悖论”太多。现在网络上的健康信息,有的说饭后散步好,有的饭前散步好。有的说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有的说菠菜和豆腐就应该一起吃。这样很容易让网友难辨真假,一头雾水。

  不少网站“暗藏玄机”

  ●沈雁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很多私立医院的网页名字都是朝阳医院某某专科,打开网页一看原来是在朝阳区的某某专科医院。网友很容易被误导,对北京不熟悉的外地来的患者更是如此。

  盲目咨询易延误治疗

  ●何建苗,解放军第309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

  盲目相信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会延误就诊时间。很多年轻人遇到一些慢性病,往往会从网上先了解。但网上的信息并不全面,且疾病本身很复杂,每个人的体征也不一样,如果硬去套的话是不对的。不同的病可能会有同样的症状,如肚子疼,肠胃的恶性肿瘤可能肚子疼,胃溃疡也可能肚子疼,消化系统紊乱也可能肚子疼。如果仅通过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处理,很可能会错过就诊的最佳时间。

  判断疾病易先入为主

  ●刘文斌,同仁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临床上常会遇到病人通过网络等获取一些信息,对自己的病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当医生分析病情时,病人就会有“我以为是某种病”这样的想法,对医患之间的交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 经验

  防范大医院网站“山寨版”

  不少“山寨”医院门户网站往往会埋伏网上。北京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之前就曾公布了一批非法医疗网站。辨别这些山寨网站,可注意以下特点:

  1、域名让人难辨真假,如www.309yv.com就是解放军第309医院域名www.309yy.com的山寨版;

  2、页面制作仿真度高。山寨网站经常采用原版的标志和页面配色风格。页面制作往往比原版还精美,让人防不胜防;

  3、常会花重金在搜索引擎上购得靠前的排名,网友搜索后习惯性地点击排名靠前的网站便会中招;

  4、一般没有实体医院,以兜售药品和提供有偿医疗咨询谋取利益。

  ■ 联合处方

  四招看健康信息是否靠谱

  如何辨别网上的真假信息、科学使用网络呢?专家开了个“联合处方”:

  严格区分健康信息网络咨询和网络诊断治疗。沈雁英说,卫生部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办法》第四条指出:“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咨询时切记不要掉入网络诊疗的陷阱。

  采取科学态度,冷静对待健康信息。洪昭光认为,辨别网上健康知识是否科学时,可从下面三步着手:1、看信息提供者是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2、提供信息者是不是专业人员中的专家;3、即使是专家也还要看提供的信息是否有科研结果的支持。满足以上三点的信息才能算可靠的信息。

  专业大夫也可核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童朝晖建议,一定要确认被咨询者的专业身份。目前一些较为正规的医疗咨询网站为专业大夫设立了主页,以供网友了解大夫和医院的相关情况选择求诊方向。一般都会对医生的身份通过拨打医院座机的方式进行核实。

  在医院确诊后再进行网络咨询更靠谱。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杨大章认为,网友问诊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因为病症的确诊很复杂,仅凭网络交流很难完成。医院确诊后,患者才能对自己的病症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网络寻求最好的医疗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上篇:胎儿性别预测法坊间热传 “酸儿辣女”无依据
>>下篇:食物熟吃损失多少维生素?
 
 
版权所有:独山在线 copyright ©2007-2024 www.dush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链接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宣传独山,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经查实将及时删除! 工信部备案:黔ICP备070012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