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文化知识  网络文摘  生活时尚  娱乐休闲  健康频道  外语学习  软件教学  程序设计  独山图片  书店网站 
  健康频道 > 心理健康 > 正文
 

女性互相诉苦 愁更愁!

来源:39健康网 [2008-09-22]   浏览次数:481
    近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女性朋友之间苦水倒得过多的话,对于解决问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的产生。  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共同反刍”形容过分沉迷和讨论同一个问题的行为。心理学家表示,这种行为在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孩当中非常普遍,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为什么他不打电话来?”“我该和他分手吗?”之类的情感问题。而短信、电邮等现代沟通手段更是大大方便和强化了女性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原因:

  不健康情绪可“传染”

  专家警告说,“共同反刍”行为带有潜在的传染性,导致不健康的情绪在女性朋友之间互相传染。

  密苏里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罗斯指出,“共同反刍”与“分享”在本质上截然不同,后者能够促进正面的情绪和健康的友谊。女性原本就比男性容易抑郁和焦虑,而“共同反刍”会将女性困在负面的思维模式中无法自拔。不过,罗斯也指出,“共同反刍”也可能会加深友谊,而这种亲密友谊对于人加强自信也有好处。

  罗斯表示,男性朋友之间这种感性的对话发生得比较少,而且也不会加重他们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

  去年曾在《发展心理学》期刊就“共同反刍”发表论文的罗斯说:“当女孩们互诉心中烦恼时,她们可能会因为得到支持和肯定而感觉好些。但由于她们不是在就事论事,因此她们可能会聊得越多心情越糟。”

  罗斯指出,进入青春期的少女更容易有“共同反刍”的行为,也更容易抑郁或者焦虑。她说:“青春期少女面临很多压力源,其中很多模棱两可,例如开始与异性约会,担心自己是否受别人欢迎等。”

  据报道,目前,有关“共同反刍”的研究仅停留在其在短期内造成的负面效应。但是专家指出,心理学上有一种“情绪传染”或者“传染性焦虑”的现象,有时候可能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措施:

  应专注于解决问题

  专家表示,要走出“共同反刍”带来的负面作用,其中一个关键是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在问题本身。

  石头溪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乔安妮·达维拉表示:“其中的界线很微妙。我们希望鼓励女孩子交朋友、寻求朋友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希望她们能够学会更正面的技巧,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还有专家建议,女性在遭遇烦恼时,应该试图把焦点从问题本身转移到好的经验和解决方法上面去。

  抚摸可降低皮肤疼痛感

  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慢性病甚至抑郁症的新式疗法

  本报综合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愉悦神经”,这种分布在人体皮肤上的独特“装置”可以在受到抚摸时减轻疼痛感。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针对慢性病乃至抑郁症的新式疗法。

  “愉悦神经”缓解痛感

  据介绍,人体皮肤在受到轻轻的抚摸时,这种神经就会作出反应。它们对诸如母亲对情绪不好的孩子所做的这类反复抚摩、拥抱动作尤其敏感。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弗朗西斯·迈克格伦内教授表示,当皮肤受到刺激而感到疼痛时,通过轻轻抚摩疼痛处附近的“愉悦神经”就可以显着地减轻痛感。这种“愉悦神经”其实属于神经系统中C纤维的一种。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C纤维是造成皮肤痛觉的神经纤维,但是现在迈克格伦内教授发现,C纤维当中还存在一个可以触发愉悦感的“小团体”。

  迈克格伦内说:“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发现了C纤维的另一种角色,它们不仅是疼痛传感器,而且也是愉悦传感器。”

  拥抱对早产儿尤其重要

  迈克格伦内还补充说:“在人体皮肤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感觉神经纤维来处理愉悦感以及我们熟悉的一些触摸,例如梳理打扮或者被拥抱等触摸动作。”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碰触皮肤和对身体温柔的抚摸能够激活局部人体神经系统,因此人们在被所爱的人拥抱或者自己梳理、抚摸自己时都会产生良好感觉。

  迈克格伦内告诉记者:“我认为,我们梳理打扮自己是为了获得好感觉……临床抑郁症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不再打理自己,他们停止了照顾自己。”

  迈克格伦内说:“没有疼痛感我们就不可能生存。现在我们又开始了解到,如果缺乏愉悦感和满意感,缺乏馈赠别人的行为——例如爱人之间的爱抚、对婴儿的爱抚等,我们也不可能生存。”

  据悉,现在医学界已普遍意识到,如果早产儿在出生后就获得了拥抱,那么接下来对其所采取的医疗手段会获得更高疗效,这就是“愉悦神经”在起作用。

  如果早产儿在出生后就获得了拥抱,那么接下来对其所采取的医疗手段会获得更高疗效,这就是“愉悦神经”在起作用。
>>上篇:警惕!“性冷淡”近在咫尺
>>下篇:男人饮食助性全攻略
 
 
版权所有:独山在线 copyright ©2007-2024 www.dush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链接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旨在宣传独山,如有侵犯请和我们联系,经查实将及时删除! 工信部备案:黔ICP备07001263号-3